我院于书娟、王文礼教授赴法国里尔参加国际教育史学会第46届年会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6日 13:11  浏览次数:[] 来源:   文/图:王文礼;审核:于书娟

202577-12日,我院于书娟、王文礼教授参加了在法国里尔召开的国际教育史学会第46届年会并做了小组报告。

法国里尔当地时间78日上午9点,王文礼参加了A8 SES 01 A小组会议,会议主题为:《电影与儿童文学中的教师形象》,并做了《从圣人到个体:1978年至2020年中国电影中的教师形象》报告,探讨了1978年至2020年中国电影中教师形象的演变,通过电影文本分析方法,对14部具有代表性的影片进行了研究,以识别教师形象描绘的关键阶段,包括“神圣化”、“去神秘化”和“多维度个性化”。将教师形象分为五种类型:道德模范、专业技术型教师、个性化实践者、基层服务型教师和理想化综合型教师。这些转变反映了中国社会更广泛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变革,如教育改革、城乡差距以及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法国里尔当地时间79日上午11,于书娟参加了所在的《20世纪以来的教师形象》小组会议,并做了《塑造社会主义理想教师形象》的报告,该报告通过对我国1961年代拍摄的教育电影《春催桃李》的微观、中观、宏观解读,呈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女教师的理想形象以及新中国的教师观。这一教师形象不同于当时欧洲和苏联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男性、知识分子为主的教师形象,引起了与会者的讨论。

当地时间711日上午11点,于书娟还参加了《变革时代的教学方法和价值观》小组会议,参与汇报了与北京师范大学孙益、樊伊文合作的《孔子与苏格拉底对话式教学的比较研究》报告,并在报告结束后与与会者就二者对话教学的异同、当代价值进行了交流。

参会期间,于书娟、王文礼还和与会的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

王文礼作报告

于书娟作报告

与国内外学者交流合影


 动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