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江苏省研究生“数智教育”学术创新论坛在江南大田家炳楼209报告厅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江苏省教育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蕾丝视频
承办、蕾丝视频
、教育学院协办。论坛共收到有效投稿论文51篇,经专家评审,最终确定来自全国16所高校的41篇文章入围。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省内外2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参会。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教育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康宁教授、江苏省教育学类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陈学军教授、蕾丝视频
研究院副院长潘如如教授、蕾丝视频
、教育学院院长伍红林教授、副院长于书娟教授等出席论坛开幕式。
开幕式由伍红林教授主持。潘如如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对各位专家长期关心和支持蕾丝视频
研究生教育表示感谢,介绍了蕾丝视频
及蕾丝视频
、教育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优势、人才培养体系与科研平台等情况,指出“数智教育”是推动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吴康宁教授代表江苏省教育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同学致以诚挚欢迎。他在致辞中强调,教育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变革机遇,推动研究生教育实现理念更新与能力重构。开幕式后,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邀请了多位国内教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作主题分享,分为上下两场,分别由于书娟教授和王志军教授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丁钢作了《AI时代的教育观念革命与思想变迁》的报告。他指出,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重塑教育体系,这是一场不可逆转的潮流 。AI驱动的变革核心在于使教育从传统的标准化教学转向个性化、适应性学习 ,并将教学重心从知识传授和记忆转移到能力培养,注重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同时也要警惕AI带来的认知依赖、数据偏见以及学术评估被挑战等潜在风险 。教育应从“竞争导向”转向“伦理导向”,培养人类独有的情感智能和批判性思维 。
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作了《机器智能伦理危机与发展路向分析》的报告。他指出机器智能发展不可遏止、人类只能做有限的伦理约束,必须寻找人类与机器智能相处的“新三定律” 。他基于胡塞尔的认识论,从感性与理性、主动性、意义逻辑、个性化和人脑技术指标等五个维度论证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区别,采用约翰·塞尔弱、强、超人工智能的划分,提出 “逼近” 立场下人工智能发展的三阶段论,强调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需关注感性运算、主动性等关键奇点,呼吁应审慎而积极地协调技术发展与伦理约束 。
蕾丝视频
陈明选教授作了《从知识传递者到智慧引路人:数智时代教师的角色升维与能力重塑》的报告。他指出,数智时代教育正从“技术叠加”向“范式革命”转型 。面对AI带来的“知识权威”解构等挑战,教师需实现角色升维,从传统 “知识传递者” 转变为学习引导者、情感联结者的“智慧引路人”,并进一步构建了涵盖数智素养、教学设计力、持续学习与创新力等的教师五维能力图谱。在实践路径上,教师个体要转变心态、补齐能力短板等,院校需营造支持性文化、提供培训等。最终强调数智时代教师核心价值是 “育人育心育智”,终极指向培养 “转识成智” 的完整生命。
南京大学教授汪雅霜作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作业评价的实践案例》的报告。他展示了生成式AI模型(DeepSeek)对初中英语手写作文进行自动评价的创新实践。他以初中英语作文为例,利用AI根据教师输入的评价量规,实现对学生作文的多维评分和改进建议的自动生成。他的研究显示,AI与教师在语法、结构等客观指标上的评分高度一致,但AI重形式、机械执行标准,无法在创意表达或鼓励性加分等维度上替代教师的价值判断 ,在简单计算上也会出现错误,该研究为作业减负与学习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未来改革方向。
下午,论坛设立“数智教育的前沿理论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技术创新应用”“学习与评价改革”四个分论坛。来自省内外高校的41位研究生代表围绕AI赋能课程建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学习评价革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各分论坛由屈廖健教授、田贤鹏副教授、杜芳芳副教授、蔡慧英教授分别主持,讨论气氛热烈,展示了青年学者在数智教育领域的前沿探索与创新成果。
总结汇报与闭幕环节由蕾丝视频
、教育学院潘凌云教授主持。首先,四个分论坛主持人分别对研讨成果进行了总结。随后,江苏省教育学类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陈学军教授宣读论坛优秀论文获奖名单,陈学军教授和于书娟教授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屈廖健教授、田贤鹏副教授、杜芳芳副教授、蔡慧英教授为二等奖获得者颁奖。于书娟教授对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陈学军教授宣布了论坛正式闭幕。
本次论坛是蕾丝视频
首次承办的江苏省教育学类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也是江苏省内首个以“数智教育”命名的教育学类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论坛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蕾丝视频
主动服务教育强国战略、积极探索“数智教育”体系建设的责任担当,也为我校教育学科研究生培养搭建了新的学术交流平台。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推动AI与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知识结构厚实、数智素养卓越”的教育人才贡献“江南智慧”。

论坛开幕式现场

吴康宁致辞

丁钢作报告

陈明选作报告

优秀论文颁奖